PLC發明初衷是為了取代繼電器,控制邏輯
早些時候,沒有PLC或者PLC價格比較昂貴的時候,邏輯控制基本上是使用繼電器和接觸器來完成的。繼電器或者接觸器就是一個線圈加幾路常開或者常閉觸點,利用線圈和觸點之間的自保和互鎖來組合各種復雜的工業控制邏輯,比如機床控制,要啟動電機正反轉,要實現各個軸之間互相配合,要開啟冷些液體循環泵,要讓驅動器啟停,都要用大量的繼電器。邏輯分為組合邏輯和時序邏輯,繼電器實現組合邏輯容易,但是實現時序邏輯就有點困難了,畢竟時間繼電器是比較粗糙的。
因為繼電器和接觸器體積比較龐大,這樣邏輯復雜了以后,設計起來比較費勁,要考慮很多個線路回路,稍微不留神就弄錯;安裝也麻煩,要使用很大的電柜,布局不容易;調試也是一件痛苦事情,修改線路要命,因為改線很容易出錯;維護更加操心,線路多了,讓你眼花繚亂,繼電器都有一定使用周期,讓維修電工整體煩接觸不良等問題。
電子技術發展起來了,單板機出現了,后來人們嘗試使用單板機來替代繼電器電路,結果很復雜的邏輯,只要集成在一塊板子上就可以滿足功能要求了。所以工業電氣系統能實現更復雜的邏輯控制,體積又小,維護起來比繼電器容易多了。但是單板機可靠性不行,工業場所需要抗干擾很強,粉塵和震動也很厲害,而且使用匯編語言編程,一般電工都學不會。單片機出來以后,單板機的功能基本上集成到一塊芯片上,所以有家叫莫迪康的公司設計了PLC這款產品出來了,硬件考慮了工業場所要求,處理比較穩定可靠,然后軟件根據電工的思維習慣,弄出了一套梯形圖編程的系統來,和線下的繼電器電路差不多,這樣通過電腦上“接線”,用符合來替代實物,就可以實現“軟”方法來修改邏輯電路了。